照片是張德芬二十年前和胡茵夢在亞太影展上的合照。兩人現在都走在靈修路上。
對話張德芬:自己內在滿足了,外在自然就好
2008/09/07 07:34 (廣州日報)
廣州日報:很多白領背負著沉重的心理壓力,有什麼好的減壓辦法?
張德芬:減壓要看壓力是從何而來的,大部分壓力是自己給的。發生事情不重要,重要的是如何去看待。大部分人的開心都要仰賴外在,我們不要依賴別人的肯定去生活,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個自足、開心的方式,自得其樂。當一個人能夠在自己內在找到能讓自己滿足的動力的時候,外在的生活不可能不好,可是我們總是找先去把外在搞好,這其實是本末倒置。
廣州日報::我們如何面對在生活中感覺失去自我的狀況?
張德芬:必須回頭看自己到底要什麼,真正想要得到快樂,就得把眼光從外收回到自己身上來,覺察到自己的思想,到底有沒有活出真正的自己,還是說只是在迎應社會、家庭的要求。有的白領身體不好,做瑜伽也好,游泳也好,要跟自己的身體做聯結。當面對同事升職的情況,不去自圓其說:遲早會輪到我;她本來就比我強;她運氣好,長得漂亮而已。應該想到,其實我有我的好,只是時機未到。
心靈自由的女人最美麗
廣州日報:女白領怎樣增加職場魅力?
張德芬:心靈自由的女人最美麗。內在很自由、不太受外境干擾的那種女人是最有魅力的。老愛去表現、競爭,總覺得自己最對,其實是因為內在覺得自己不夠好。職場女性要有魅力的方法,也就是成熟、自信、有內在的力量,不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來走去的,在情感上也能做到獨立自主。
廣州日報:很多道理我們往往是知道的,但常常不能真正做到。
張德芬:盡力而為,如果一下子跑不到3000米,就跑300米,300米都跑不到,就跑30米,不能說完全做不到就不做了。我也知道不應該生氣,但有時候還是會生氣,我也能看到自己的怒氣。不過還是有變化,從以前氣三天變成三個小時,從三個小時變成三分鐘,或是怒氣上來一轉眼就可以散掉。
廣州日報:能否分享您在發現內在真實自我時的感覺?
張德芬:有時候還是必須面對自己成年過程中的創傷,像剝洋蔥一樣一邊剝一邊流淚。但是當你能夠接納那些創傷和痛苦的時候,找回了以前未知的、失落了的自己,你將變得更完整,因為那個失落的、未知的你原來一直被你排除在外。
積聚內在力量從憂鬱症開始 首次婚姻失敗 卻沒失去做夢能力
張德芬說,心想事成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。「我一直覺得,我們的人生是我們相信而來的。你相信你會變成什麼樣子你就會變成什麼樣子,真心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,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達到你想要的。」
「我第一次的婚姻,卻給了我重大的打擊。首先,我求子不得,怎麼樣就是懷不了孕。那時候看到人家大肚子就會委屈地掉淚。我試過各種方法,看遍中西醫,就是沒消息。然後,婚姻終於失敗了。」她在書中披露了自己的生活,「但是,這些打擊還是沒有妨礙我做夢的能力。我想要再婚的時候,就把理想對象的條件一一列出來。我在香港機場和我老公偶遇,然後發現,他居然符合我想要條件的90%以上。後來我們一家四口(一兒一女)坐在新加坡植物園的草地上野餐時,我突然想起來,在遇到我老公之前,這個全家(一男一女兩個孩子)在亮麗的陽光下,坐在綠色草地上野餐的畫面,就常常出現在我的腦海中。」
對於如何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,張德芬說:「先要為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個事情都負起全責,負起全責的意思不是說將錯歸到自己身上,而是說這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,我用什麼方法做到最好。能夠這樣,就會一步步累積內在力量,成就所要做的事情,變成一個更開心的人。」
四年村婦生活 讓自己生命轉折
曾當過風光的台視新聞主播,又到美國深造,擔任某知名公司營銷經理,卻以憂鬱症收場,最終,張德芬搬到北京郊區做了四年的家庭主婦。「四年的村婦生活,所有的外在光芒淡去,內心卻感覺在充電。感覺把自己拉到最低,沒有企圖心。」2002年,全家搬回北京,從那個時候,她決定全力追求內在心靈的世界。
生命的困頓轉折,在張德芬看來更是建立內在力量的好時機。「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,而是來幫助你,幫助你找到你自己,幫助你內在成長,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。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,都有很多的埋怨、躲避、壓抑,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。」
張德芬網頁
老原按:張德芬是「一個新世界」的翻譯者。老原看到這篇訪問,很喜歡她裡頭那句話:「要為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個事情都負起全責,負起全責的意思不是說將錯歸到自己身上,而是說這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,我用什麼方法做到最好。」
老原認為這句話的重點是:去面對那個事實「已經發生」。許多時候我們會抗拒面對某些事實已經發生,而用怪罪自己或怪罪別人來「拖延」去面對真正的事實。對方都已經劈腿了,還希望「回到從前」,兩人都分居離婚了,還期望破鏡重圓,根底上便是無法或不願意去承認:某些不愉快的,我們不希望發生的事實,已經發生。不論是要挽救,還是索性結束,其實都要先面對「真正」的事實,那個真正的事實便是:在事件發生的當下,某些事已經完全改變了。永遠不可能回到從前。
如果覺悟到你面對的「絕對不是」過去那個人,所面對的是全新的局面,那麼,至少不會做錯誤的判斷,才有可能找到那個「最好的處理方式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