檔案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2075165
 救.放生 的日記本
快速選單
到我的日記本
看他的最新日記
加入我的收藏
瀏覽我的收藏
人之倫父子恩夫婦從 《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周武王八百載最長久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  檢舉
篇名: 如六經始可讀 號六經當講求
作者: 救.放生 日期: 2011.07.17  天氣:  心情:
孝經通 四書熟 如六經 始可讀

詩書易 禮春秋 號六經 當講求


孝經共十八章,是一部闡明孝道的書。俗話說:「百善孝為先」因此古人研究學問,首先讀孝經,要把孝經這一部書的道理,都融會貫通,再讀四書,明白做人處世的道理,並且有了學問的基礎,然後才能研究六經這些深奧的典籍。


詩經、書經、易經、禮記、周禮、春秋合稱為六經,凡是有志於讀書的人,都應當仔細研究其中的道理。


有連山 有歸藏 有周易 三易詳

有典謨 有訓誥 有誓命 書之奧


古時候的易經有三種版本,分別為連山、歸藏、和周易,共稱為三易,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了,如今流傳下來的只有周易一種,孔老夫子曾經審訂過,書中的理論比較詳盡易懂。


書經之中包含典謨、訓誥、誓、命等六篇文書,典:常也。堯典、舜典是帝王不易的常道。謨是大臣獻上的計策如大禹謨。訓:誨也,是大臣對君主的進諫,如伊訓。


誥是君主發佈的命令,如昭告、酒誥等。誓:信也,是指君主出征時宣誓的文告,如甘誓、秦誓等。命是君主所下達的命令,這些都是書經中奧妙之所在。


我周公 作周禮 著六官 存治體

大小戴 註禮記 述聖言 禮樂備


周公制定周禮,分官設職建立國家的政治制度,六官即六卿,包含了天官:吏部大塚宰,地官:戶部大司徒,春官:禮部大宗伯,夏官:兵部大司馬,秋官:刑部大司寇,冬官:工部大司空,分屬於天子之下,各司其職管理國家大事,為後世保存了良好的政治典範。


漢朝時有兩位著名的儒者,述說聖人的言論,大戴戴德將禮記刪訂為85篇,小戴戴聖則刪訂為46篇(即為現今留存者,加上後人增補3篇合計為49篇)。其內容完整的保存了古聖先賢的言論,包含各種禮節、五分十二律等音樂都十分完備。


曰國風 曰雅頌 號四詩 當諷詠

詩既仁 春秋作 寓褒貶 別善惡


詩經按體裁可分為國風、大雅、小雅、頌四種文體稱作四詩,古時候詩歌一體有詩必有歌,國風是採集自諸侯各國的民俗歌謠。雅者正也,是正式場合演唱的歌。大雅是諸侯朝覲天子所用的詩歌,小雅是天子宴享賓客所用的詩歌。頌則是宗廟祭祀時所使用的樂歌,有周頌、魯頌、商頌三種。


詩經經過孔老夫子整理刪訂為三百一十一篇,秦始皇焚書坑儒時遺失六篇,今存三百零五篇,取其整數通稱「詩三百」。內容記載:從事父至事君,人倫之道無所不備。可見詩經非常值得後人學習、背誦、吟詠。子曰:「詩三百一言以蔽之,曰:思無邪。」又曰:「不學詩,無以立。」


周平王向東遷都洛陽後(東周),周天子衰落不能號令天下時,作詩的風氣就逐漸沒落消失了。於是孔老夫子寫出春秋這一本書,文字雖然簡約,意義十分深遠,詳記魯隱公到魯哀公二百四十年間的歷史,用來褒揚善行好事,貶抑惡行壞事,希望能藉此提醒世人分辨忠奸善惡,更期盼當政者知所警惕,當時很受到重視,對時局有很重要的影響。


三傳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穀梁

經既明 方讀子 撮其要 記其事


傳是解釋「經」的書,這三本傳都是針對「春秋」作註解,有魯國公羊高寫的公羊傳,有與孔夫子同時代的左丘明所寫的左傳,還有漢朝穀梁赤所著的穀梁傳。其中左傳使用編年紀事的體裁為春秋作註解,最令人稱道,舉凡天子諸侯之事,兵革禮樂之文,興衰存滅之因,都記載得很詳盡,是研讀春秋一書最佳的選擇。


四書和六經的要旨都明白之後,才可以讀諸子百家的書,如老子、莊子、荀子等,但是由於諸子百家書籍太多,卷帙浩繁,其內容也有可取之處,但並非完全正確,只要選取其中對我們的德行學問有幫助的精華來讀,就可以了。


五子者 有荀揚 文中子 及老莊

經子通 讀諸史 考世系 知終始

諸子書籍繁多,故有諸子百家之稱,其中最重要的有荀子、揚子、文中子、老子及莊子。(荀子名卿戰國時楚人,著荀子一書,主張「性惡」說,認為人性中存有貪婪好利等弊端,故特別注重禮節和教學,希望透過教育的手段來引導改善,『勸學篇』尤其有名。揚子即揚雄,漢朝成都人,著有太玄經、法言二書,太玄經是參照易經而作。文中子姓王名通,著有元經、中說二書。


老子和莊子是道家的開創者,其思想影響中國人數千年,僅次於儒家,老子有道德經傳世,其內容崇尚自然,倡導無為而治。莊子著『南華真經』屬於寓言式的著作。


經書和子書融會貫通之後,就可以開始研讀各種史書,史書是記載一國興亡的事,要從中考察歷代王朝傳承的世系,明白各國政治上的利弊得失,和治亂興亡的原因,給自己一個警惕。(唐太宗說:「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,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,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。」)


自羲農 至黃帝 號三皇 居上世

唐有虞 號二帝 相揖遜 稱盛世


從伏羲、神農到黃帝,這三位上古時代的君主,後人尊稱他們為「三皇」。史前時代,沒有文字記錄,所以太古的事無從考察。傳至唐堯和虞舜合稱二帝,他們都把國家當作公器,傳賢不傳子,把帝位禪讓給賢能的人,因為沒有一點私心,造就了一番太平盛世。(古有「堯天舜日」之說)


夏有禹 商有易 周文武 稱三王

夏傳子 家天下 四百載 遷夏社


夏朝的第一位君主是大禹,他治理水患,疏通九河,把洪水引導入大海,老百姓都很擁戴他,因此舜帝把王位傳給他,夏禹、商湯、周文王、周武王因為賢能被尊稱為「三代的聖王」,後來夏禹準備把帝位傳給益,因為人民懷念禹治水的功績,加上兒子啟又非常賢能,因此諸侯擁戴啟為天子。中國從此變成家天下。夏朝傳了四百年就改朝換代了。

標籤:
瀏覽次數:75    人氣指數:1475    累積鼓勵:70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
給本文愛的鼓勵:  最新愛的鼓勵
人之倫父子恩夫婦從 《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周武王八百載最長久
 
住戶回應
 
時間:2011-07-17 22:20
她, 58歲,桃園市,服務
*給你留了一則留言*
  


給我們一個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