檔案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34311
 °◦ஐ舞ܤ咲ஐ◦° 的日記本
快速選單
到我的日記本
看他的最新日記
加入我的收藏
瀏覽我的收藏
素臉最健康 《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偷心小貓貓ܤ第一章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  檢舉
篇名: 陷在孤單寂寞的糾結裡
作者: °◦ஐ舞ܤ咲ஐ◦° 日期: 2007.02.16  天氣:  心情:

陷在孤單寂寞的糾結裡
■ 楊蓓(台北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)

我們扮演自己的角色行為時,以為只要把外在角色扮演好就天下太平,可是事實不是如此。我們常常活在「別人滿意,我就滿意」這個假設之下,把99%的力氣放在「讓別人滿意」上。當我們角色行為扮演得不夠好,別人對我們不夠滿意時;當希望得到肯定、讚美卻得不到,失落感浮現時,寂寞孤單的感覺就出來了。這是非常重要的感覺,長期以來我們都把它放在一邊不去看它、不去理它;可是寂寞孤單怎會是你不看它、不理它,它就不存在了?


存在的焦慮


寂寞孤單生來就存在,原因是人在母體內覺得與母體合而為一;但事實上,相連只有那根臍帶,所以人是在依賴狀況下,因為要存在,所以必須依賴。可是從心智角度上來講,人是獨立的,那根臍帶給予充足的養分只是為了滋養生命體。在滋養生命體的過程中,心智的發展雖會受環境的影響,可是生命體仍保有自己的獨特性。心理學有個名詞「存在的焦慮」,就是當一個人的臍帶被剪斷,離開母體時,充分感受到不能再依賴而必須獨立,可是本身又沒有活下去的能力,於是感到焦慮,進而依附各種角色,延續依賴。這個生來的焦慮,漸漸就延伸至我們的角色行為。如果依賴或獨立出現偏頗,孤單寂寞必定隨之而來。


早期心理學界不停鼓勵人們建立良好的關係,以為人的需求和滿足可以在這裡面完成;可是實際上人們並沒有因此變得更快樂,因為他們忽略了人在形體以外,心智獨立的部分。其實從離開母體時,就是孤單的、寂寞的,可是因為那時還是個沒有能力獨自生存的個體,必須仰賴外界才能存活,所以產生了焦慮。爾後這個焦慮進入我們的角色行為裡,讓我們產生了錯覺,以為要把外在角色行為扮演好,才可以解決焦慮,所以當角色行為不如意時,隨著存在的焦慮而起的孤單寂寞就浮現了。


所以我們多半會認為,一個人如果要成功,就必須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,再加上社會文化、倫理道德……種種交錯運作的配合。角色行為如果是完善的、滿足的,就可以在社會上得到讚美與肯定;這時,即使心裡是孤單的,也只能在午夜夢回時偷偷地哭泣。因為一個人很難面對巨大的社會評斷,他沒有辦法在眾人面前哭著、喊著說:那我的孤單寂寞怎麼辦?所以,人就這樣麻木地活下去。


我經常思考,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那份無法被攤在陽光下討論,只能深藏在心裡的寂寞和孤單?有一段時間我在思考這個問題,我相信這和我自己的投射有關。走在馬路上,我很難看到幾張滿足的臉,過往行人的臉不是疲憊,就是無聊,要不就是嚴肅、面無表情、呆若木雞;開心的只有小孩子!當時我心想,正因為我覺得孤單寂寞,所以我看到這些人也很孤單寂寞。


的確,在我的某個部分也是孤單寂寞,可是孤單寂寞真的是負向的嗎?在我生活的習慣中,我常常在尋找可以單獨的狀態。譬如去上課或演講的路上,我可以自己一個人感覺一下現在的狀態,腦中在想什麼?在講完課、演講完後,我可以自己一個人慢慢地走回家,讓自己安靜、沈澱,使元氣慢慢地恢復。這些空檔對我而言非常珍貴,我其實太有福氣了,因為我要求自己有單獨的時間,而我也可以做到。那麼,我在路上看到的路人,或是周圍的親人、朋友、同事、學生、工作對象等種種人,他們又是如何面對自己孤單寂寞的部分呢?


發現孤單寂寞


有一段時間,我特意提出這個話題,結果發現對方的反應都很有趣。他們會突然間臉一沈,好像被丟到了深淵之中,必須面對自己不願看到,且令他很不舒服、不愉快、很落寞的東西。我發現社會對於「人的孤單寂寞」的評價非常負面;但在我身上正好相反,如果我有機會可以孤單寂寞的話,我會非常開心。當我發現別人對孤單寂寞多持負向看法時,我開始回頭認真地思考相關的種種問題。其實對孤單、寂寞的誤解,根源在於人們無法在面對孤單寂寞的同時,卻又把孤單寂寞視為負向,所以就不願去看這個部分,於是就掉到我們原有的模式裡,不停地去追逐良好親密的人際關係。所謂「親密」,實際上就是一種角色行為,我們絕少真正地探索在角色行為裡,我們感到不足的是什麼?也不太去面對我的們孤單寂寞究竟是什麼?因為認為它是負向的、不好的,於是就把它給掩蓋掉了。其實,如果我們可以暫時丟掉對孤單寂寞的負向評斷,就可以接受人活著時的孤單寂寞是理所當然的。


其實,我們是被整個社會環境所制約了,所以一方面無法真正面對自己的孤單寂寞,另一方面又盲目追求並非真正有價值、而且自以為是的人際關係。花了那麼多力氣而不著邊際,當兩方面都落空後,現代人的流行病──憂鬱症就很難免除了。如果我們能把孤單寂寞的負向評斷暫時去掉,就能真正去看看孤單寂寞的真正內在是什麼。其實孤單寂寞跟角色行為的不滿足是連在一起的,這就是為什麼角色行為不如意時,孤單寂寞就會浮現的原因。當孤單寂寞浮現時,如果我們排斥它,我們的心便會再度回到角色行為上糾纏。


以婆媳問題為例,有人問我:「婆婆明明對我不好,我這個媳婦該怎麼辦?」從前聽到這類的問題,我會很自然地跟對方說:「你就對婆婆好一點呀!看她喜歡吃什麼,巴結她一下。」其實這個建議只會讓她掉回到原有的角色行為裡糾纏,短時間雖然有效,但長期來看,她心裡會覺得缺少了什麼,尤其當婆婆沒有任何預期回應時,這時不僅孤單寂寞浮上來,連憤怒也出現了。這是一種情緒輪迴,人會在裡頭纏繞不清。


現在我有不同的看法,我會建議她先問問自己:為什麼要把這角色行為扮演好?希望得到的是什麼?在角色扮演好當中,希望獲得的滿足在哪裡?孤單寂寞的部分要如何處理,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?以這個例子來講,在中國人的家庭裡,媳婦被婆婆肯定是極崇高的價值,因為在中國文化中,「婆婆」象徵著家庭中是最難纏的人,為人媳者若能讓婆婆感到滿意,表示她很能幹、很有成就,家族的人都會稱讚她;可是如果無法讓婆婆滿意,做媳婦的就會開始生氣、憤怒、失落、沮喪。


本文摘錄自《人生雜誌第241期

標籤:
瀏覽次數:389    人氣指數:6749    累積鼓勵:318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
給本文愛的鼓勵:  最新愛的鼓勵
素臉最健康 《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偷心小貓貓ܤ第一章
 
給我們一個讚!